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荧光免疫层析:羧基(-COOH)荧光微球的偶联方法

时间:2024-12-03

一、羧基微球偶联抗体原理

在多肽中(蛋白、抗体等),伯胺(-NH2 )存在于每条多肽链的N-末端(称为α-氨基)以及赖氨酸(Lys,K)残基的侧链中(称为ε-氨基)。由于伯胺在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,因此它通常朝外(即,在蛋白质的外表面上),使得其更易于偶联而不会使蛋白质结构改变。羧基微球与抗体的偶联正是利用这一特点,使羧酸(-COOH)与伯胺(-NH2 )在交联剂的作用下直接偶联,形成微球-抗体偶联物。

EDC和其他碳二亚胺是零长度交联剂。它们使羧酸(-COOH)与伯胺(-NH2 )直接偶联,而不会成为靶标分子之间最终酰胺键交联的一部分。

因为多肽和蛋白含有多个羧基和氨基,EDC直接介导的交联通常会造成多肽的随机聚合。然而,这一化学反应广泛用于固定化实验中(例如,将蛋白质交联到羧化表面)和免疫原制备中(例如,将小肽交联到大载体蛋白上)。

EDC与羧酸基团反应形成活性O-酰基异脲中间体,该中间体易于被反应混合物中伯氨基团的亲核攻击并取代(图5),伯胺与原始羧基基团从而反应形成一个酰胺键,EDC副产物作为可溶性脲衍生物释放。O-酰基异脲中间体在水溶液中不稳定,其未能与氨基反应会导致中间体水解,再生羧酸基团。

EDC交联在酸性条件下最有效,并且必须在没有外来羧基和氨基的缓冲液中进行。MES等缓冲液(4-吗啉乙磺酸)是一种适宜的碳二亚胺反应缓冲液。磷酸盐缓冲液和中性pH(不超过7.2)条件与化学反应相容,但效率较低。增加反应溶液中 EDC的量可以补偿降低的效率。
EDC偶联方案中通常包含N-羟基琥珀酰亚胺(NHS)或其水溶性类似物(Sulfo-NHS),以提高效率或生成干燥条件下稳定的(氨基反应性)中间体。EDC使NHS与羧基偶联,形成比O-酰基异脲中间体稳定许多的NHS酯,同时允许在生理pH下与伯胺有效偶联。

在EDC反应中添加NHS或Sulfo-NHS(最常用)可提高效率并使分子①活化以供储存和以后使用。


二、缓冲液准备

1、活化缓冲液: 20 mM MES缓冲液,pH=6.5(缓冲体系可根据不同项目进行调整)。

2、交联剂母液:用活化缓冲液分别配制20mg/ml的EDC和Sulfo-NHS(现配现用)。

3、交联/清洗缓冲液:20 mM 硼酸缓冲液,pH=7.0(缓冲体系可根据不同项目进行调整,根据反应情况如有团聚,可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)。

4、封闭剂: 10%(w/v) BSA 溶于20 mM 硼酸缓冲液,pH=7.0。

5、储存缓冲液:20 mM 硼酸缓冲液 pH=8.0 含有 0.1%(w/v) BSA及0.1% Tween 20。


三、偶联微球

1、清洗微球:取50μL(浓度:1μmol/L,粒径:110nm)微球,加入装有500μL活化缓冲液的离心管中。充分混匀后,离心去除上清液(离心条件:4℃,8000Xg,20min)。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光。
2、活化微球:加入500μL活化缓冲液。充分混匀,如发现有团聚现象可进行超声5min处理。分别加入EDC母液和Sulfo-NHS母液各2μL(活化剂使用量根据不同项目进行调整),充分混匀后,在室温下缓慢倾斜旋转孵育反应15min,离心去除上清液(离心条件:4℃,8000Xg,20min)。
3、微球-抗体偶联:加入500μL交联/清洗缓冲液。充分混匀,如发现有团聚现象可进行超声5min处理。加入20μg抗体(抗体使用量根据不同项目进行调整),充分混匀后,在室温下缓慢倾斜旋转孵育反应2小时。
4、封闭微球:加入55μL封闭剂,充分混匀后,在室温下缓慢倾斜旋转孵育反应30 min。离心去除上清液(离心条件:4℃,8000Xg,20min)。
5、清洗偶联物:加入500μL交联/清洗缓冲液。充分混匀,如发现有团聚现象可进行超声5min处理。离心去除上清液(离心条件:4℃,8000Xg,20min)。重复清洗三遍。
6、偶联物储存:加入50μL储存缓冲液。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稀释使用。4℃保存,通常避免冷冻。